在我的世界中建立自己的村庄需要从规划选址开始,优先选择平坦且靠近水源的区域,便于后续的农田灌溉和村民生活。森林、草原或沙漠边缘都是理想地点,需确保空间足够容纳房屋、农田和公共设施。地形改造如平整土地或挖掘沟渠可以优化布局,同时保留部分自然景观以增强村庄的生态融合感。选址时还需考虑资源获取便利性,比如木材、石头的就近采集。
村庄的核心是功能性建筑,包括住宅、农田和工作站点。住宅需满足基本庇护需求,每间房屋至少配备一张床和一扇门,村民才会将其识别为有效住所。农田规模建议9x9方块,种植小麦、胡萝卜等作物,并确保水源灌溉覆盖所有耕地。工作站点如锻造台、制图台等应分散布置,以促进村民职业分化。建筑风格建议统一使用木材、圆石等基础材料,通过台阶、栅栏等细节增加层次感。
村民是村庄运转的关键,可通过自然生成、治愈僵尸村民或运输现有村民三种方式获取。使用矿车或船只运输时需铺设轨道或水道,利用村民自动收割作物的特性引导其进入运输工具。繁殖村民需要提供充足食物(面包、胡萝卜等)和有效床位,繁殖比例约为每3个有效床位对应1个村民。铁傀儡会在村民数量达到10人以上时自然生成,但需确保村庄边界明确且光照充足以防敌怪袭击。
后期维护需建立围墙或照明系统防止敌怪入侵,火把间距不超过7格以保证全区域亮度。定期检查作物生长和村民职业分配,调整工作站位置可重置交易选项。村庄扩展时需同步增加床位和工作站,保持人口与资源平衡。若使用指令生成建筑,/locate village可定位自然村庄参考布局,/summon villager可快速补充人口,但会降低生存模式的挑战性。
村庄的美化可通过添加道路、广场、花园等公共空间提升真实感,不同材质的路径方块能划分功能区。装饰性建筑如喷泉、钟楼虽无实际用途,但能增强视觉凝聚力。避免过度密集布局,保留村民活动空间。自动化农场和铁傀儡巡逻系统能进一步提升村庄的自给自足能力,这些进阶设计需要红石和矿车运输技术的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