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战仅是战略行动的开端,真正的核心在于如何高效组织进攻。宣战后需优先构建陆军基地作为军事中枢,通过资源建筑如高产农场和铁矿保障基础物资供应,初期以步兵为主力快速成型部队,同时搭配侦查车提前探明敌方防御布局。攻城时需注意坦克的高防御特性,将其置于前排吸收伤害,歼击车则专注摧毁敌方炮塔等关键建筑。合理调配兵种比例和进攻节奏是突破防线的关键,避免盲目冲锋导致兵力损耗。
资源管理与战术侦察是进攻前的必要准备。宣战后需确保资源产出与消耗平衡,避免因物资短缺中断兵力补充。侦察机或轻型侦查单位需全面探查目标城市的防御弱点,重点关注炮塔分布、驻军兵种及后勤补给路线。情报收集后应动态调整进攻策略,例如针对远程火力密集的对手优先使用空降兵或迂回战术。战场视野的掌控能显著降低进攻风险,因此侦察单位需持续活跃于战线前沿。
攻城阶段需严格遵循削弱—压制—占领的流程。首轮进攻以远程火力压制为主,火箭炮或自行火炮优先打击敌方炮塔和防御工事,为近战部队创造推进条件。步兵和摩托化单位在装甲掩护下逐步清理残余守军,攻城车则专注破坏核心建筑。若敌方收缩防守,可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消耗其资源储备。战斗中需随时保留预备队应对突发增援,同时注意部队士气与弹药补给状态。
攻陷城市后立即部署防空设施和临时炮塔防范反扑,同时将部分兵力转为驻防状态。利用占领初期资源快速修复受损建筑,并通过参谋部的战术研究室强化后续防御能力。应避免分散兵力,优先确保新占领区的稳定性,再逐步扩张战果。整个进攻流程需保持指挥链清晰,确保战术指令能精准传达至各作战单位。